《正当防卫》开播没几天,白敬亭又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这次不是因为春晚那档子事,而是观众直接开喷:/"高叶和张鲁一飙戏看得过瘾,一到白敬亭就出戏。/"
关于演技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微表情和台词功底。有观众截出剧中片段,李沐风这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本该藏得深,可白敬亭的表演被吐槽像/"俄罗斯套娃/"——表面阳光灿烂,内里还是阳光灿烂。特别是和检察官对峙那场戏,本该暗流涌动,结果演得像在背课文。

不过豆瓣上有篇长评提出不同看法:/"李沐风的人设就是伪装高手,白敬亭这种/'收着演/'反而更真实。/"这条评论获得两千多点赞,倒是给争议添了新角度。确实,最新两集里警局走廊那场戏,他低头抿嘴的微表情,把角色那种/"阴谋得逞还要装无辜/"的劲儿拿捏得挺到位。

翻看微博实时讨论,发现个有趣现象。不少观众承认他演技有进步,但就是看不顺眼。这要追溯到年初春晚/"抢C位/"风波,当时某论坛扒出的/"糖送八大家/"黑历史,让他的路人缘跌到谷底。现在但凡有新剧,弹幕总飘过几句/"春山学优秀毕业生/"之类的调侃。

剧组工作人员透露,白敬亭为这个角色做了不少功课。特意去少管所体验生活,还找了心理医生研究反社会人格的微表情。可惜观众戴着有色眼镜,这些努力反而被说成/"用力过猛/"。最新花絮里,他和高叶对戏时总要多走几遍位,看得出是真想演好。

社交平台上有个投票挺有意思:/"白敬亭在《正当防卫》里的表现能打几分?/"三万人参与,结果呈两极分化。打五星和打一星的人数几乎持平,中间分数寥寥无几。这种/"粉黑大战/"的态势,倒是比电视剧本身还精彩。

翻看近期采访,发现个细节。导演提到选角时,原本考虑过另一位以演技见长的青年演员,最终选择白敬亭是看中他身上的/"矛盾感/"。这种制作思路其实挺冒险,毕竟让流量小生挑战复杂角色,演好了是突破,演砸了就是灾难。

最近两集播出后,舆论出现微妙转向。李沐风真实面目逐渐显露,白敬亭的表演反而渐入佳境。特别是那段长达三分钟的无台词戏份,仅靠眼神变化就把角色的扭曲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。有剧评人调侃:/"原来前面是故意演得平淡,就为了最后这个反转?/"
业内朋友透露,白敬亭团队现在接戏特别谨慎。推掉好几部偶像剧邀约,专挑《正当防卫》这种正剧磨演技。这种转型决心值得肯定,但观众买不买账还得看后续表现。毕竟在娱乐圈,口碑这东西就像沙堡,建起来难垮起来快。

最新一集的收视数据很有意思。白敬亭单人戏份时收视平稳,但一到他和高叶的对手戏,收视曲线立刻往上窜。这数据说明什么?观众可能不爱看他独挑大梁,但放在戏骨堆里倒也能看。这种/"搭着卖/"的现状,对想转型的他来说挺尴尬。

刷到条热评很犀利:/"现在骂白敬亭已成某种政治正确,但扪心自问,年轻演员里能接住高叶戏的又有几个?/"这话确实点出现象本质。观众对流量明星的苛刻要求,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畸形发展的缩影。

白敬亭这事儿吧,说到底是娱乐圈的/"信任危机/"。观众不再相信流量明星的演技,制作方又舍不得流量红利,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就成了四不像。这种情况不改变,类似的争议只会越来越多。

《正当防卫》才播到一半,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:白敬亭要想真正翻身,光靠这部剧远远不够。毕竟观众的记忆就像金鱼,但互联网的记忆却是大象。这场关于演技的争论,到底会以什么方式收场?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» 这一次,高叶也救不了《正当防卫》里的_戏混子_白敬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