蒋欣那天早上醒来,估计连豆浆都没喝下几口,就被导演那一句“演员选错了”拦腰劈了个措手不及。这种感觉,大概和你辛苦做完PPT,老板一转头说项目黄了全赖你,类似。白玉兰奖前脚刚捧到手,后脚导演就开了锅,整个操作像极了球场上自家门将突然给对方送分,观众捏着遥控器都能听见气氛一秒降温。
要说“以法之名”收视不尽如人意,这锅让导演一甩,锅盖都飞出天际。你琢磨下,业内公认的实力派,奖杯实打实摆那,观众、数据、豆瓣评分,都不是一眼假货。蒋欣演技早就被各大剧集和观众盖过章,多少“欢乐颂”时期的弹幕都还没散,怎么一夜之间成了导演嘴里的“用错人”?逻辑堪比世界杯决赛自家后卫乌龙球。

说到底,娱乐圈里最不缺的就是甩锅戏码。以前流量艺人背锅,现在连白玉兰奖都能被拉下水。不光是蒋欣,评奖专家组都能被导演阴阳一句带走。你见过自家人拆自家台吗?现在见了。这种操作,网友看了都要弹幕“导演怕不是来相声界客串的吧”。更有意思的,是有数据直接啪啪打脸:蒋欣近年主演剧集收视均值高出同类剧10%以上。观众不傻,话题热度都能查到,收视率要真全赖演员,那市场调研部门是不是都该解散了。
有时候我忍不住想,成年人的世界,甩锅都能玩出新花样。导演这一招,像极了办公室里领导面对季度报表一脸茫然时的自救本能。明明剧本、拍摄、营销、平台、后期,全是链条上的关键环节,出了岔子,就差让全组人都穿“背锅侠”工服了。导演能甩得这么直白,网友都看呆了:下次是不是要让导演亲自上阵演一把?

蒋欣这回也算深刻体验了一把“打工人”的无力感。外表光鲜,奖项加身,背后啥都得自己扛。想想她从《甄嬛传》的华妃一路走来,多少角色都被观众盘过,演技这事儿,早不是新鲜谈资。可这年头,“实力”两个字,有时候还真不如一句甩锅来的响。网友看得热闹,同行看得唏嘘,业内人心里都明白:有担当的导演不少,真这么直接甩锅的,算是头一份。
更有意思的是,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在圈内上演。前几年,多少流量小花因选角争议被一顿喷,可真把剧扑街全归演员,观众未必买账。观众的口味升级、剧情创新、人物弧光、市场风向,这些才是决定一部剧能不能封神的底牌。演员只是最后一道工序。你真要说演员扛全部责任,编剧、导演、制片、宣发都可以回家歇着了。

说句题外话,娱乐圈这摊水有多深,哪怕你拿了个白玉兰,也未必真能稳坐钓鱼台。蒋欣这次“天塌”局,跟职场上被老板临时甩锅没啥两样。你拼了命干活,结果全组业绩一夜崩盘,领导一句“用错人”直接让你背黑锅。观众这边一边倒站蒋欣,网络热度刷屏,数据也啪啪作证。锅甩得太用力,最后伤的还是团队的心气,观众也不傻,喷点子越来越精准。
有时候我琢磨,娱乐圈这场大戏,比职场还现实。你以为奖项加身就能百毒不侵?错。真正决定你能不能翻身的,还是观众的记忆和舆论的锐利。白玉兰奖,业内认,观众服,导演一句话想推翻,难度比让豆瓣网友都点赞还高。

回头看,这事儿的余波还没完。观众在评论区刷屏,同行在小圈子里悄悄议论,制片方估计也开始琢磨:以后选导演,是不是得先看看“锅学”基础?资本方、平台、市场、剧组,哪一个不是在找背锅侠?有人说下一个奇迹还会发生吗?娱乐圈的节奏,变化比天气预报还快。
这事儿甩锅甩得太用力,倒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责任的价值。你说下次谁再遇到这种局面,演员会不会都开始自带锅盖上班?评论区已经炸了锅:你觉得娱乐圈的锅到底该谁背?是导演、演员、编剧,还是资本方?要不咱们下次让导演自己上场演一出,看看收视率会不会起飞?谁还没在生活里被甩过锅呢,说不定那一天,你的故事也能进热搜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» 蒋欣获奖仍被导演甩锅,收视低迷责任到底该谁扛